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4.8.28-9.3)

2024.09.03

本期速览

【 1 】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2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 3 】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 4 】山西:印发《关于开展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

【 5 】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 6 】沙利文、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生成式AI行业最佳应用实践》

【 7 】中国信通院闫树等:我国数据要素产业的四大方向与三个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等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重点加强数字技术运用,优化推广智能化、差异化、场景化绿色金融服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重点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支持沿江省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四是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据统计,2024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6万亿元。具体而言,贷款投向呈现六大特征。一是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上半年增加11万亿元。二是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9.2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7.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4个百分点。三是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四是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2个百分点。五是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涉农贷款余额5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六是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1.9%;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6.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明确了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和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提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等目标。业界普遍认为,《指南》是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夯实物联网产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山西:印发《关于开展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

近日,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末,山西将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区域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达1万户,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规模持续扩大。为此,《通知》部署了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强化网络供给,提升5G RedCap网络覆盖能力。二是丰富产品供给,提升5G RedCap终端适配能力。围绕工业网关、摄像头等推出多类型5G RedCap终端产品,满足电力、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三是开展风险评估,提升5G RedCap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强示范带动,提升5G RedCap应用创新能力。聚焦山西省工业、能源、交通等特色5G应用优势行业,加快探索5G RedCap在数据采集、视频监控、仓储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五是建立联动机制,提升5G RedCap贯通保障能力。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指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五大特点。一是数字经济规模扩张稳步推进。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二是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三是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约3:7发展为2023年的约2:8,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四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拓展深化。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五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彰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沙利文、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生成式AI行业最佳应用实践》

8月30日,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生成式AI行业最佳应用实践》。报告显示,生成式AI行业应用实践方案的价值可从四个维度体现:一是功能价值与适用性,确保方案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技术性能与创新,包括质量可控性和合规安全服务等;三是落地实施与服务支持,确保方案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保障顺畅部署与持续优化;四是客户体验与满意度。展望未来,生成式AI的行业应用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普及率显著提高,发展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二是在个性化服务、预测分析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三是在技术层面的突破之外,进一步深刻影响企业运营模式和行业生态结构,未来将看到更多跨行业合作和创新模式的出现。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信通院闫树等:我国数据要素产业的四大方向与三个趋势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闫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工程师吕艾临在《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发表文章《我国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指出,我国数据要素产业有四大实践方向。一是数据“供得出”,数据供给方集中在各级政府、通信运营商、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等,它们在自营业务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并完成了数据的采集、标注、清洗、管理等工作。二是数据“流得动”。数据交易场所数量增长较快,但数据的场外交易较为活跃。2023年我国场外数据交易规模超过2 000亿元,大约是场内交易规模的数十倍以上。三是数据“用得好”。从应用行业看,金融风控和精准营销领域已经产生了较为稳定、大规模、多渠道的外部数据需求。四是数据“能入表”。数据入表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核心工作,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我国数据要素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市场主体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的管理能力;二是深化数据要素赋能行业应用将成为长期主线;三是未来可能会出现多元化、阶段化的服务商角色并行发展的态势,壮大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体系。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光华路众秀大厦3903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