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2.11.2-11.8)

2022.11.09

本期速览

【 1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 2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 3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4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

【 5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

【 6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

【 7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2》

【 8 】广东:发布《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理论研究报告》

【 9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90%以上服务贸易企业正开展数字化转型

【 10 】安永:发布《科技地平线2022:科技与转型领导者洞察白皮书》

【 11 】IEEE:发布《IEEE全球调研:科技在2023年及未来的影响》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确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实施方案》提出四项重点行动:一是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二是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三是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四是开展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2022-2026年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即以虚拟现实核心软硬件突破提升产业链韧性,以虚拟现实行业应用融合创新构建生态发展新局面,以虚拟现实新业态推动文化经济新消费,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此基础上,《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二是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三是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四是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题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文章。文中,郭树清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八项重点举措:一是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健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要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推动法人机构业务牌照分类分级管理;四是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五是营造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治环境;六是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七是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八是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易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了题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三是落实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健性。“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自救”能力来源于市场经济下机构的股东出资和可持续经营产生的收益,“自救”的动力和自觉性来源于有效的监管。金融机构股东要保证做实资本,资产扩张必须要受资本金的约束,如果经营失败出现风险,也要首先进行“自救”,即通过资本盈余吸收损失,如果不够,则由股东根据自身出资依法承担损失,直至股本清零。如果“自救”失败,则股东承担机构破产重组或清算的法律后果,此时为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防范系统性风险,“他救”机制和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开始发挥作用。四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

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活动中分享了对于金融科技和监管的思考。肖远企认为,要不断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建设,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原则,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持续完善修订现行金融监管规定,针对新兴的金融科技活动及时制定出台专门审慎监管规则。在监管科技方面,持续推进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的数字化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强化对合规风险的有效管控。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

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推进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完善了顶层设计,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有效发挥了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上的“三大功能”。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6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正在积极开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内,于2021年推出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用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2022年10月末,人民银行通过该工具向金融机构发放低成本资金664亿元。转型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已经推出了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产品。在国际上,人民银行在2022年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并就落实各支柱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建议,已经于10月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获得批准。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2》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2》。《报告》指出,2021年,城商行、民营银行总体发展向好,主要监管指标保持稳定。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4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1.64万亿元,同比增长28.08%,一般存款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57%。城商行和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0%和1.26%,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8.71%和335.90%,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支持实体经济迈出新步伐。截至2021年末,109家城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户数达到437万户,同比增长25.6%。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报告》选取57家城商行展开深入调研,截至2021年末,其绿色信贷规模达到5218.59亿元,同比增长39.99%。制造业贷款规模持续提高。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民营银行认真落实和支持“双碳”战略、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利用金融科技为农业农户提供信贷投放。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广东:发布《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理论研究报告》

近日,《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理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提出广东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理论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持续优化以行政主导的一级数据要素市场和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二级数据要素市场的结构;二是健全广东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三是提升广东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能力;四是打造全国数据要素改革先行区。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90%以上服务贸易企业正开展数字化转型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表示,全球90%以上的服务贸易企业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并指出各国要共同推动数字治理规则的协调和兼容,要在国际主要的经贸规则框架下,不断完善数字贸易相关议题规则;基于共同兼容的规则,推动各国在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安永:发布《科技地平线2022:科技与转型领导者洞察白皮书》

11月6日,安永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安永科技地平线2022:科技与转型领导者洞察白皮书》(EY Tech Horizon Study 2022)。白皮书指出,在疫情背景下,科技赋能转型已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转型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者的战略决策与实施举措,而超预期的科技转型将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的价值。安永认为,科技赋能转型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科技实时化,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基础科技能力,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商业模式,实现快速部署,实时满足客户和员工不断提高的期望;二是人本中心化,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获取客户信任,并注重企业的数字化文化和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增强员工的信任感与参与度;三是创新规模化,拥抱生态系统,挑战和延伸传统行业边界,更加灵活地设计、引导和推进现有商业模式的变革。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IEEE:发布《IEEE全球调研:科技在2023年及未来的影响》

近日,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发布《IEEE全球调研:科技在2023年及未来的影响》,该调研结果显示,云计算、5G、元宇宙、电动汽车以及工业物联网将成为影响 2023 年最重要的技术;而无线通信、汽车及交通运输、能源以及金融服务业将会成为2023年受到技术发展影响最深远的行业领域。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