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2.7.27-8.2)

2022.08.03

【 1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 2 】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

【 3 】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

【 4 】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

【 5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出台20条举措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 6 】工信部规划司王伟:我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 7 】邬贺铨:数字安全能力需要融入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 8 】巴曙松等:Web3.0构建去中心化借贷模式

【 9 】沈艳:应对算法治理新挑战,可考虑推动“算法审计”

【10】杨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需注意七大要点

【11】华为企业BG总裁丁耘:金融机构需要全能型合作伙伴

【12】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推出监管沙盒,供企业试用隐私增强技术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

8月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系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履行好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下半年从七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二是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四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五是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六是深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七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系统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总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情况,交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要求,一是加强统筹部署,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中有增。二是优化金融供给结构,金融支持要重点聚焦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涉农经营主体、新市民、乡村建设等“三农”重点领域。三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增强信贷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的匹配性,推动金融科技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四是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刻认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政府牵头,坚持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充分融入现有区域内信用信息平台,坚持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做好风险防范。通过整合涉农信用信息,缓解农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会议指出,要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工作。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会议要求,要把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稳企纾困,主动做好餐饮、住宿、文旅、运输等行业企业接续融资安排。强化小微金融服务。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引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聚焦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推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稳步落实金融业开放举措。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出台20条举措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工信、通信管理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从积极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强资源保障这5个方面推出20条举措,旨在共同推进示范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举措率先落地,加快推动示范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培育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数字化转型发展先行区。

同时,《若干举措》对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提出新要求,包括支持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实践引领区,共同推进规划编制,加快塑造一批跨域数字化应用场景。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工信部规划司王伟:我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近日,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这种体系完备、配套完善、组织协作能力强的优势在我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邬贺铨:数字安全能力需要融入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7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第十届互联网安全大会致辞表示,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将开启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安全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他认为,数字安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伴随数字化技术更广泛更深入服务于社会经济,其安全问题带来的后果更为严峻。为此,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需要建立体系化的数字安全机制。第二,要以强化免疫能力为本,在网络化、云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从技术开发与网络设计开始就要确立同步的安全理念,数字安全能力需要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并融入其中。第三,从以产品为中心到服务为中心,数字安全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服务队伍,要将客户从销售对象转为合作对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服务,需要明确数字安全企业与被服务企业间安全责任的边界,保护被服务企业的数据安全与商业秘密。第四,完善数字安全的生态系统,数字安全生态的另一个维度要覆盖工业企业、设备供应商、基础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工业应用提供商、数字安全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与用户等,上下游都有维护安全的责任,并需要紧密合作实现威胁与处置情报共享。

邬贺铨最后强调,数字安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是涉及业务、管理、流程、团队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数字安全需要国际合作,但其基础是需要建立可控的数字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完整体系。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巴曙松等:Web3.0构建去中心化借贷模式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与国家开发银行评审管理部陈博闻近日在《中国银行保险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去中心化借贷已实现三种典型模式,建立起基本框架。超额抵押贷款是去中心化借贷中最先兴起的借贷模式,即通过在平台抵押超过借贷金额的抵押物来获得贷款。流动性资金池模式是出借人可以通过将资产存入共享池合约来提供流动性,借款人超额抵押后,可以自由从这些池中提取资产。闪电贷利用了区块链独有的原子性在区块链世界中成功实现无抵押贷款,利用智能合约的可编译性将借款、使用、偿还等所有步骤全部编程在一笔交易中。

当前去中心化借贷模式主要依托数字资产,尚未进入现实经济活动,对于传统信贷的影响较小,但其中蕴含的理念和被实践证明的技术对于Web3.0下银行借贷模式创新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去中心化借贷将审批权交给市场主体并通过制度设计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其次,去中心化借贷有可能推动银行业形成以数字产权和时间流为核心的评审模式,对科技贷款具有启发意义。最后,去中心化借贷中的交易回退模式,在数字人民币等央行法定货币体系下,通过构建“成本分担协议”有可能应用在现实经济中。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沈艳:应对算法治理新挑战,可考虑推动“算法审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近日撰文表示,中国算法治理实践目前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建议推动算法规则透明化,推动输入输出和结果评估的算法审计。沈艳指出,随着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算法的监管要尽可能进入常态化治理阶段,实现“敏捷治理”,也就是使算法治理能够跟上技术发展步伐。

总体来看,算法审计为算法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是通过恰当的治理机制设计、通过发展技术解决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尽量避免“一刀切”式监管。通过为平台企业算法作分级打分,帮助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平台的算法合规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推动企业有更高的积极性用合规算法来推动自身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成长。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杨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需注意七大要点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四期叠加阶段,处于信息化的末期,移动化的成熟期,开放化的成长期,以及智能化的探索期。监管政策对于金融科技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提到,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两份文件对于金融机构数字化变革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高要求。他认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有七个重点方向:一是优化战略布局;二是创新组织架构;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四是提升技术能力;五是改善业务场景;六是加强风险控制;七是巩固发展生态。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华为企业BG总裁丁耘:金融机构需要全能型合作伙伴

在近日举办的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2上,华为企业BG总裁丁耘表示,面对数字化对金融行业格局、经营模式的颠覆,金融机构正在开启一场从内到外的彻底的革命。对内,需要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更加强大,组织机构更灵活高效;对外,需要服务更智能、业务深入到更广泛的场景中。总体来看,全球金融机构当前正面临着数字化、场景化、低碳等一系列转型痛点,需要借助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

丁耘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全能型合作伙伴。首先,金融机构通过各类举措加大数字化转型,包括了基础设施云化、流程数字化、业务数据化等方面。其次,“场景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金融场景建设已升级到战略规划层面,金融业也从渠道之战进入到了全场景生态建设阶段。各大银行主要通过网点智慧化升级、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泛金融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从而构建有自身优势的场景。此外,绿色金融转型正在成为金融机构的一大历史性机遇。以银行业为例,一方面,银行业需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投融资需求,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创新;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建云、联云、上云提出新挑战,银行应该实现自身绿色办公、绿色建筑、绿色网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等。一言以蔽之,科技尤其是联接和智能,持续推动着金融行业的发展。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推出监管沙盒,供企业试用隐私增强技术

近日,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为企业推出了新加坡首个隐私增强技术(PET)监管沙盒,以探索更具普适性的操作方式和标准。隐私增强技术(PET)使企业在不暴露数据本身的同时,从数据中提取价值,进而保护个人数据和商业敏感信息。此次推出的PET监管沙盒主要将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与PET方案提供商进行配对;二是拨款支持参与的企业,以确定试点项目的范围和实施;三是提供监管支持。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