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了解计算机的人都对沙盒(Sandbox)耳熟能详,它指的是应用程序运行在可控、受限、安全的环境中,通过访问权限的限制,对来源存疑或无法预测结果的程序提供试验环境。当这个概念引入到金融创新监管领域,就出现了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这一制度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监管工作“看不懂”、“慢半拍”等痛点,以监管与创新协调共进的方式实现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动态指引,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系统创新的重要工具。
1、平衡创新与安全的重要工具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引擎。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涉及面广、周期短、专业性强等特点,也使得金融创新监管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面对微观层面的科技安全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以及宏观层面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2015年,英国金融监管局率先提出了新型监管工具——监管沙盒。它为金融机构及相关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空间”,金融机构及企业可以在享受部分监管豁免的前提下,在真实市场环境中测试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监管沙盒已在澳大利亚、阿联酋、新加坡、泰国、加拿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实行。
各国监管沙盒在适用对象、具体目标、主要适用领域、准入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核心均是为金融创新提供安全快捷的测试环境。通过限定条件、有限空间、全程监控的创新测试,既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及企业实现创新方案、提高合规能力,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能、减少监管成本,增加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前瞻性和技术性,实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此外,监管沙盒还可以最大程度平衡金融消费者保护,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传统监管机制VS监管沙盒机制

图片作者:胡滨、郑联盛
2、监管沙盒在中国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创新特色,我国监管沙盒经历了各地自发探索和央行主导两个发展阶段。2017年,北京以房山区“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为试验基地,开展了互联网金融监管沙盒试验。同期,贵州、深圳、杭州等地区也自发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2019年8月,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监管沙盒工作正式进入央行主导的发展阶段。同年12月,北京宣布将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盒。2020年4月,人民银行将试点扩大至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区,如今,试点范围已达17个省市地区、有超过150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项目对外公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部分项目通过了实际功效、技术成色、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测试,顺利“出盒”,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正式跑完“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闭环,成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发展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上海首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名单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我国监管沙盒试点的目的在于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运用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赋能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整体来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申请主体方面,以银行为主,保险机构、支付机构、征信机构、第三方科技公司、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为辅;技术方面,覆盖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能够在生产上实际应用的前沿技术;场景方面,涵盖了供应链金融、开放银行、产业数字金融、智能银行、数字风控、智能函证等业务领域;环节方面,涉及到客户服务、业务经营和风险防控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各主要环节。
监管沙盒划定了金融科技守正创新的边界,使金融科技创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金融科技产品业务合规、技术安全、风险可控,并可结合使用反馈进一步完善相关产品,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3、畅想监管沙盒未来之路
伴随着监管沙盒从制度草创的旧阶段迈入机制日益成熟的新时期,展望未来,我国监管沙盒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专家认为,监管沙盒将会持续扩容。目前,各城市监管沙盒正在积极扩大范围,申请主体越来越多元,涉及业务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新兴技术在运营、风控等关键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同时,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认为,监管沙盒不仅将作为常规政策工具持续发挥作用,“出盒”项目还能作为先行者为后来人指引方向。下一步,“出盒”工作将进入常态化,随着监管沙盒机制的成熟与完善,将有更多地区的项目顺利“出盒”,“出盒”周期也会相应缩短。
此外,未来监管沙盒也将进一步提升监管质效。监管沙盒的作用功效将进一步落到实处,不只是“保合规”、更要“促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结合、把对金融机构及企业的激励约束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良性互动,发挥科技对金融的引领作用,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动力,高效赋能实体经济。
总 结
2020年11月,聚均科技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申报的“‘易融星空’产业金融数字风控产品”项目,经过严格的多轮筛选、专家评议、答辩等环节,成功进入首批试点名录。聚均科技始终拥抱监管、合规经营,通过充分考虑金融机构业务、技术、风控、合规痛点与转型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助力金融机构系统性、分阶段、安全合规地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创新应用提供服务的公告》
【2】胡滨,郑联盛等:《监管沙盒: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
【3】刘四红:《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两周年:17个地区、近120个创新项目,多批项目已出箱》
【4】朱太辉,张夏明:《中国版“监管沙盒”如何设计和实施?》
【5】李冰,余俊毅:《年内已有15地“监管沙箱”公示 金融服务类应用占主流》
【6】刘四红:《“监管沙箱”持续扩容 机制常态化进行时》
【7】刘帆:《沙盒监管:引入逻辑与本土构造》
【8】车宁:《监管沙盒常态化运作的未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