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2.10.12-10.18)

2022.10.19

本期速览

【 1 】人民银行条法司:推动出台、修订《金融稳定法》等一批重大金融立法项目

【 2 】人民银行: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

【 3 】市场监管总局:市场主体十年净增超1亿户

【 4 】上海:公布全国首部AI省级法规

【 5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

【 6 】深圳: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

【 7 】杭州:试点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着力提升数据资源统筹管理能力

【 8 】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架中国移动数据产品,为金融行业风险防控提供数据产品及服务

【 9 】10月份商业银行增加注册资本密集获批,抗风险能力获提升

【10】蚂蚁集团:发布业内首支绿色计算科研基金

【11】Gartner:中国企业推动数据共享需优先考虑三个事项


人民银行条法司:推动出台、修订《金融稳定法》等一批重大金融立法项目

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发文称,人民银行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金融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一是持续做好立法统筹,从全局角度把握金融法律体系建设,推动出台、修订《金融稳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批重大金融立法项目;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法治央行建设;三是推动金融司法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继续做好金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

10月14日,人民银行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4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2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24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有分析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增主要是受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码、引导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的拉动。四季度信贷增速仍有望保持强劲。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市场监管总局:市场主体十年净增超1亿户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平均增幅12%。其中,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加至5100多万户,接近美国和欧盟企业数量之和。千人企业数由11.4户提升至36.1户。个体工商户从4060万户增加至1.09亿户,迈上历史新台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不足70万户增长至222.5万户,增长了2倍多。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公布全国首部AI省级法规

近日,《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将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专家组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上海市还将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涉及智能计算、通用AI、量子科技、6G技术等。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深圳: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

近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为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提供统一指引。以银行为例,《指引》要求银行应当披露绿色投融资相关制度建设情况、整体投融资情况,并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测算和披露,包括绿色信贷余额、绿色信贷占总信贷余额比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资产结构、较之前报告期的变动情况,以及绿色债券持有余额及占总债券持有余额比重、超期未兑付绿色债券余额、较之前报告期的变动情况。同时,鼓励银行披露重要客户受到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及司法判决情况。鼓励金融机构披露棕色资产余额及其占总信贷余额比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资产结构、较之前报告期的变动情况等。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杭州:试点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着力提升数据资源统筹管理能力

近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点赞了杭州试点推行的首席数据官制度。杭州在全市115家市直部门、市属国有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数字专员,为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推进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杭州通过强化目标引领、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打造专业化首席数据官队伍;同时,聚焦共建共治,推动了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治理、推进了数据资源整合、形成了平台建设合力,数据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架中国移动数据产品,为金融行业风险防控提供数据产品及服务

近日,在上海数据交易所一站通金融数据交易板块中,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完成“中移梧桐风控”系列136个数据产品挂牌,支持与金融行业客户在风控等业务领域全面扩大金融数据服务应用合作,助力金融行业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有序流通。据悉,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平台布局大数据隐私计算系统,实现了数据安全融合、匿踪安全查询、多方安全计算及联合安全建模等功能。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10月份商业银行增加注册资本密集获批,抗风险能力获提升.55亿元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统计,自十一假期结束后至今,短短数日已有十余家银行变更注册资本事宜密集获批,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获批复银行全部为中小银行,且均为增加注册资本。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增加注册资本,是其综合实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增加的一个表现,通过增加自身注册资本以增强实力,对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趋势。银行注册资本的增加,在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增加信贷投放空间。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蚂蚁集团:发布业内首支绿色计算科研基金

近日,“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正式发布,这是国内科技行业推出的首支“绿色计算”主题科研基金。“CCF-蚂蚁绿色计算基金”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与蚂蚁集团联合发布,借助产学研协同的模式,支持全球优秀学者开展面向真实产业场景的科研工作,旨在通过对算法算力技术的不断突破,提供促进“双碳”战略实现的技术储备。“CCF-蚂蚁绿色计算基金”是2020年启动的“CCF-蚂蚁科研基金”的一部分,计划一年内投入600万以上的科研经费,共推出32项研究课题,涵盖包含绿色机器学习、绿色应用、绿色工程系统等多个方向,支持科学家探索更高效、更绿色的算法及算力。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Gartner:中国企业推动数据共享需优先考虑三个事项

近日,Gartner预测,到2025年,60%的大型企业机构会在分析、商业智能或云计算领域采用一种或多种隐私增强计算技术。到2022年,90%的企业将明确提出把信息视为一项关键的企业资产,将分析视为企业的一项基本能力。在中国,数据共享对于发展数字经济至关重要。自2020年起,中国政府已经将数据视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共享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机会,让他们能够借助外部数据做出更精准的业务决策,通过数据变现创造更多收入来源,以及与合作伙伴创建更广泛的生态系统。要迎接数据共享带来的所有这些机会,中国企业在计划数据共享进程时,应当遵循“无例外必分享”模式,重点关注数据的使用、孵化和协同这三个事项。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