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2.9.28-10.11)

2022.10.11

本期速览

【 1 】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2 】工信部:12城获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

【 3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 4 】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 5 】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

【 6 】上海:正式印发《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7 】中国银行业协会刘峰:数智化转型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

【 8 】上海:成立上海数据集团,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 9 】广州: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达成交易额累计超1.55亿元

【10】蚂蚁集团:发布《可信密态计算白皮书》

【11】国际清算银行、香港金管局:考虑合作使用DeFi工具改善中小企业融资

【12】IDC:2025年中国金融行业IT支出规模将达到3359.36亿元,智能运维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分五部分十七条,其中提出,要加大动产和权利融资服务力度,科学合理拓宽押品范畴,充分发挥动产和权利融资对薄弱领域的支持作用,加强动产和权利融资差异化管理。支持银行机构深化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创新,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质效,优化商品和货权融资业务,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担保融资等业务,积极开发体系化、全场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

《指导意见》要求,银行机构要提升动产融资风险管控能力,强化动产和权利价值评估,实施分类信贷管理,对于供应链融资业务,可探索以线上为主开展贷款“三查”工作。要落实担保登记公示要求,规范在押动产管理和第三方监管合作,推进新技术在押品管控中的应用,并拓宽动产处置变现渠道。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工信部:12城获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确定杭州、武汉、成都、宁德、南通、潍坊、合肥、株洲、广州、深圳、包头、齐齐哈尔这12个城市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工信部表示,试点城市要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数智赋能和政策支持,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平台、金融机构等协同联动、竞合共生的生态发展格局。通过试点,探索形成“遴选试点—加强指导—资源倾斜—滚动评估—持续优化—推广应用”的工作推进模式,树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标杆,推广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9月28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本金100%提供资金支持。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我国普惠金融在延续较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呈现九方面的新特点,其中包括:

疫情应对和技术进步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数字化成为金融机构重要转型发展方向,数字技术运用促进金融服务范围持续下沉拓展,数字支付规模持续扩大,小微企业互联网流动资金贷款等快速增长,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稳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丰富;

征信、担保等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持续增长,政府性融资担保效能得到进一步激发,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有效促进动产融资业务增量扩面。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前两份年度报告不同,在今年的报告中“金融健康”一词被正式引入,并且出现了5次。央行指出,普惠金融已由过去关注“有没有”上升到当前的“好不好”直至未来的“强不强”,这要求更加关注居民家庭和个人的金融状况,谋划和促进金融健康。实际上,从去年年中开始,金融健康已经多次被央行提及。有分析指出,《报告》的发布,或许标志着监管层对金融健康的关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正式印发《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10月8日,上海市数字化办正式印发《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方案紧扣“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内涵要求,通过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加快企业组织模式创新、产业链延伸链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生态圈供需适配,重点实施八大专项工程和五项保障措施,通过项目化、工程化方式,加快推动“3+6”重点产业、重点集团、重点园区等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银行业协会刘峰:数智化转型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日前在《中国金融》刊文指出,当前,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薄弱环节在地方中小银行。面对市场竞争挑战,地方中小银行应结合经营发展实际和自身实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弥补发展短板。

明确数字战略。地方中小银行必须坚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和策略安排,加强形势研判,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运作机制。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头号战略、一把手工程,加强资源保障,推动真正落地。

加强数据治理。地方中小银行迫切需要加强数据源头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指标清晰明确、取数规则统一、录入完整及时,做到数据可信、可用、可控。

完善数字生态。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银行自身的事情,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其中包括客户、同业、社区、监管部门、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

培育数字人才。打造一支懂金融、懂科技、会创新的数字人才队伍,是中小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当务之急。

坚守数据安全。在用好数据的同时,地方中小银行要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和相关监管制度,提升信息使用的规范性,保护信息安全。一是做实闭环管理,二是做实分级管理,三是做实授权管理。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成立上海数据集团,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9月29日,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上海数据集团是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具有功能保障属性的市场竞争类企业,功能定位是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保障数据安全。集团将承担上海市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的授权运营,作为上海一体化城市大数据资源基础治理的支撑主体,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生态领域开展布局,致力于成为国内数据要素交汇、供给、配置及市场化开发利用的领军企业。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广州: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达成交易额累计超1.55亿元

9月30日,省级数据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在广州南沙揭牌。揭牌当日,首批数据经纪人、数商企业签约进场,挂牌的交易标的超300个,进场交易标的超200个,达成交易额累计超1.55亿元。在国家、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州数据交易所成为全国首家公司注册登记经营范围为“数据交易所业务”的交易场所,围绕数据开放、共享、交换、交易、应用、安全、监管等数据要素全周期,广州数据交易所在全国首创数据流通交易全周期服务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蚂蚁集团:发布《可信密态计算白皮书》

近日,蚂蚁集团发布了《可信密态计算白皮书》。白皮书对数据流通行业的趋势、可信密态计算技术体系,以及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剖析。《白皮书》指出,数据流通成为必然趋势,从行业对网络与数据安全的诉求、以及技术成熟度上来看,整个数据流通领域即将告别数据明文时代,开启数据密态时代。目前,密态时代仍处于第一阶段,未来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密态时代发展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既涉及的维度多,又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密态时代需要一个兼顾高安全、高性能、高稳定性、高适用性、低成本等多方面能力的技术方案,为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提供坚实底座。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国际清算银行、香港金管局:考虑合作使用DeFi工具改善中小企业融资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启动了Project Dynamo,旨在提供一个合规使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工具的原型,如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改善无资金和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其目的是使决策者和金融服务业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技术是否以及如何能够降低交易和借贷成本,促进生产性融资和促进金融普惠。中小企业历来在获得融资方面面临巨大困难,仅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未满足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就超过5.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全球中小企业贷款水平的1.4倍。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让数百万企业濒临破产。除Project Dynamo外,该研究还将扩展到相关主题,如数字支付方法的互操作性(如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此外,上述机构还计划在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增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和创新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研究。

☛ 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查看报告原文https://www.bis.org/about/bisih/topics/open_finance/dynamo.htm

IDC:2025年中国金融行业IT支出规模将达到3359.36亿元,智能运维发展前景广阔

近日,IDC预测,2021年中国金融行业IT支出规模(包括软件、硬件、IT服务等)达到2186.02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3359.36亿元。伴随着IT资源越来越丰富,监控数据量亦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导致管理复杂度越来越高,智能运维需求随之加大。同时,业务的连续运行对IT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与持续性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IDC分析认为,智能运维作为支撑金融机构数字化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关键手段,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传统的运维手段已难以满足金融机构愈加复杂的业务监控和安全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智能运维手段,金融机构能有效监控不同运维场景中的运维资源,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及时实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保障系统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这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