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在温度升幅被控制在2或1.5摄氏度目标下,未来30年中国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至138万亿元。清洁能源的未来中,光伏发电方兴未艾。绿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反过来,也是金融业新的风口。然而,传统金融业务中,要实现资产管理、溯源追踪等金融服务的全流程覆盖往往较为困难且成本高昂,光伏行业中小企业由于主体信用不足,融资需求难以满足。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化解了这一难题,给光伏中小企业融资吹来了东风。
1、新兴产业正“差钱”
光伏产业是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和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少有的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安全可控、并有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碳”背景下,光伏应用在节能减排、清洁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尤其是光伏发电,以其无噪音、无污染、无辐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屋顶、路灯、停车场、智能家居等场景,成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能源供给方式。

然而,“缺钱”正在制约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的投资成本主要源于初始电站的建设投入资金,初始资金占据项目总成本的90%;作为对比,传统能源如石油行业,初始成本占比仅为33%左右。光伏产业发展前期,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到2011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占据全球光伏需求量80%的欧洲市场急剧萎缩,光伏产业的境遇急转而下,部分企业陷入不能按期还贷的困境,断贷和提前收贷现象普遍,融资门槛急剧提高。目前来看,大多数银行愿意投资大型光伏电站,而对于中小型光伏电站项目则放贷意愿不大。
究其原因,金融机构对光伏企业的授信多以传统授信品种(流贷、项目贷)为主,企业主体信用是授信审批的主要考量因素,而中小光伏企业往往主体信用不足。光伏行业具有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回款稳定但周期长等特点,传统授信模式、授信期限与光伏行业的资金需求匹配度较低。受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规模、经营模式、技术能力的限制,银行难以获得光伏企业设备状态、充电发电数据等运营数据,也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能力信息,进而难以将金融服务覆盖至这些企业。
2、物联网成为新引擎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提供了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映射的基础支撑,在它赋能下,金融机构可以对企业底层资产进行全面数字化穿透,掌握企业真实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为金融机构风控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提升了金融机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供多维数据,带来直接价值
金融机构借助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客观、多维,不仅包含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的生产交易状况,一些情况下还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挖掘和分析,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弱化信息不对称,得到最有价值的数据。此外,金融数据作为一种商业数据,还可以进行交易变现。
创新风控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金融机构可以有效突破原有信贷业务的风控运营模式和制度限制,积极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新的验证与监控方式,对风险的监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事后追踪变为事先管控,实现银行现有风险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创造融资场景,创新业务模式,拓宽金融服务范围
基于物联网取得各产业的所有生产、交易各个环节的数据,银行可以提供覆盖所有产业环节的、全方位的、定制化的创新产业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产业金融服务将同步改变上下游的商业模式和融资结构,全方位满足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可以说,物联网带来的技术进步是金融创新的基础,需求变化则是金融创新的方向和驱动力。
物联网赋能下,金融机构微观上能重塑传统信贷业务,为过去难以覆盖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宏观上能促进产业金融服务发展,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图景。相应地,必然也能够为光伏行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3、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的双向赋能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金融机构和光伏企业的双向赋能。通过终端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掌握光伏设备运行情况、发电量、发电功率、衰减情况、维修情况等运营数据之后,之于金融机构,可以将光伏企业的各类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物联网平台,实现“四流合一”,同时进行多维数据的关联组合、交叉验证,构建企业的交易信用;再结合银行已有的征信、财务、金融等企业主体信用数据,为中小企业融资申请提供审批及贷后监控预警所需的大数据支持。之于融资企业,则可以有效监测生产运行状态,及时进行设备管理维护,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已经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尤其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江苏是我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规模最大、配套环境最完善、龙头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江苏银行在国内首创“光伏贷”并持续迭代,将融资节点前移至建设期,使光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平安银行依托物联网赋能光伏企业融资

制图:聚量集团
平安银行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提供相应的绿色授信,创新贷后管理方式,将设备状态、发电数据、并网数据实时上传至物联网平台,对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掌握光伏电站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营收情况;此外,还通过APP/PC等方式,将物联网数据、金融数据以及采集到的第三方数据的组合模型及应用向企业进行输出赋能,帮助光伏企业构建生产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体系,降低企业整体运维成本。
总 结
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技术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有力提升了金融质效,高效赋能实体经济,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活力。聚均科技依托数字科技全场景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资产采集、数据价值挖掘、预警跟踪运营、信息安全保障等技术服务,助力创建交易信用,赋能金融机构产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方正证券:《物联网金融有望是下一场金融变革发生地,更是物联网应用的新蓝海》
【2】中国信通院&平安银行:《物联网金融研究报告》
【3】德勤咨询:《智慧信贷科技金融:新常态下的对公信贷转型》
【4】澎湃智库-科技城:《物联网金融是解决传统金融业风控困境的突破口》
【5】中国金融新闻网:《物联网时代 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有高招》
【6】亿邦动力网:《银行主动布局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