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高质量交付,从研发效能度量开始

2022.06.17

导读

当研发部门被业务部门抱怨交付速度太慢时,有人可能会说:再多招聘一些开发人员吧!事实上,简单的人员增加并不能缩短开发时间,甚至反而造成更多工作偏差,这背后反映出的就是研发效能问题。最近几年,“研发效能”成了行业热词,互联网大厂、传统行业数字化部门、追求高效能的团队都在不断提及并实践迭代,比如阿里效能改进211愿景、腾讯智研平台、百度工程能力白皮书等。那么,如何度量研发效能,进而实现有效改进,做到持续、快速、高质量的交付呢?

1、可度量,才可改进

研发效能是目前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都高度关注的领域。通过提升研发效能,一线厂商希望增强研发能力,应对日趋复杂的产品开发;腰部厂商希望实现弯道超车,充分发挥后来者居上的优势;更多中小企业则是采取“跟随战略”,向行业龙头学习,纷纷摩拳擦掌在这一领域加大投入。

什么是研发效能呢?业内尚没有统一标准,不过,一般来说,从效果定义,它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三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能否长期、高效地开发出有价值的产品。无论是团队研发效能还是个人研发效能,其核心都是这三个方面,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团队研发效能更注重对团队或客户产生价值,而个人研发效能更注重个人的产出和成长。

研发效能度量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如果你不能度量它,就无法改进它。”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品开发,软件研发过程本身的可视化程度很低,风险的可见性容易被各个环节掩盖。通过研发效能度量,让效能可量化、可分析、可提升,既能将风险显性化,找到瓶颈和问题,进而持续改进和治理;又能借助客观的度量数据来体现“功劳”和“苦劳”,便于“为苦劳鼓掌,为功劳付钱”,尽可能实现管理的公平性,驱动团队成员自我提升。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人员增加反而会让交付更慢?数字经济时代,产品研发通过越来越多工程师的数字化协作来推进,参与研发的人越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越高,产生随机偏差的概率也会越大。这个看起来有点反直觉的事实,只有通过研发效能度量来体现。

尽管研发效能度量是大势所趋,然而,实际操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麦肯锡《中国产品开发调研报告》(2021年)显示,企业普遍认为敏捷研发和数字化研发流程(即研发效能度量)非常重要,但成熟度却相当低。只有不到50%的企业已经完全实现敏捷研发,而实现研发效能度量的企业只占其中25%左右。

研发效能度量高度重要却发展不足

图片来源:麦肯锡

2、数字化度量指标体系登场

研发效能度量,必须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是结果导向的、而非计划思维的,是能够拥抱变化、创新迭代的。因此,数字化度量指标体系成为研发效能度量的有效工具。它基于真实和有效的数据,通过简洁、易理解、数字化的方法,让研发效能看得见、说得清、理得顺,从宏观管理视角来看,可以找到全局性的问题和可提升方向;从中观管理层面来看,这些细致的、覆盖各维度的效能数据,能够成为排查问题的抓手,指导改进工作;从微观管理层面来看,它是一线工程师的一面“镜子”,能提供客观、量化的工作参照。

一个好的数字化度量指标体系,有三个特点:
  ●  基于开发过程中的趋势和阻塞,去收集真实的数据、设定有效的度量指标,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度量指标当作优化目标;
  ●  度量指标可拆解。借鉴杜邦分析法,把某个不容易看清楚的大问题,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通过分析若干子问题,从而解决原来的大问题;
  ●  度量指标可持续扩展。指标既可以从大拆解到小,也可以根据需求,从小扩展到大。

  根据项目中的实际使用和经验总结,研发常用的数字化度量指标如下图所示。

研发效能度量指标

图片来源:极客时间

基于以上指标收集数据后,即可形成数字化度量指标体系,通过种类丰富的统计报表(如项目进度统计表等),显示各层级各维度研发效能统计情况,为研发效能度量提供依据。

项目进度统计表(示意图)

制图:聚量集团

解读数字化度量指标体系,常用的是趋势分析、下钻分析、相关性分析、累积流图分析、流效率分析、流负载分析等方法。现实事物复杂而多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度量的结果一定是片面的。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实践需求,持续升级迭代,实现更有效的反馈和更精确的赋能,让研发协作真正变得透明、简单、高效。

3、研发效能优化方法观

根据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的管理规律,审视我们获得的度量结果后,又该采用怎么样的软件开发实践,来提高研发效能呢?可以从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提升。

技术实践

●  规范基础信息
  使用一致的代码规范或命名规范,设定恰当的索引设计与交叉引用。作为基本实践规范,这些能提高开发者11%的生产力。
  ●  优化文档维护
  即对快速入门、技术教程、贡献指引、治理模式、项目架构与依赖、行为准则、代码规范等文档,及时更新、充实。这能带来50%以上的生产力提升。
  ●  实现无障碍的代码复用
  排除代码复用中的摩擦点,在保障安全与可维护的前提下,方便开发者基于已有的模板快速创造。工作和开源场景下,外部代码复用能带来近一倍的效率提升。
  ●  使用自动化工具
  即自动CI/CD(Continuous integration/Continuous deployment,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工具。根据统计,使用自动化工具后,项目每日合并PR(Pull Request,是一种合入代码的方式)数平均提高 36%,合并用时缩短33%;对于协作复杂度更高、开发者大于1000人的大型项目,提效则更加明显。

管理实践

●  在分工与协调中寻找平衡
  为解决“团队人数增加、整体效率降低”问题,随着团队规模增长,要及时调整新成员的快速上手路径、团队成员的工作及合作模式,避免效率与团队文化受到冲击。
  ●  在疫情办公模式下实现高效协作
  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的不便,要通过工作时间节奏的同步和约定、沟通工具的统一、远程集成开发环境的建立、远程迭代规划、远程每日站会等协作方式,结合线上项目管理工具,对任务进度、缺陷修复情况、成果物质量等进行跟踪,保持研发工作的高效。

总 结

聚均科技打造研发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度量指标体系进行研发效能度量,从管理者视角、项目视角、资源视角等更多维度,全面、持续、精细化分析开发过程,从而提升迭代速度、增强新需求的响应力,改善研发效能,推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内部的数字化生态,实现高质量交付,更好赋能金融机构产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麦肯锡:《引领中国自主创新:数字化研发升级刻不容缓》
  【2】Nicole Forsgren PhD, Jez Humble, Gene Kim : Accelerate
  【3】张乐:《研发效能度量核心方法与实践》
  【4】思码逸研发效能:《GitHub 年报深入解读:软件开发实践怎样影响效能?》
  【5】博文视点:《助力提升研发效能的“黄金三角”》
  【6】茹炳晟:《为什么都开始搞研发效能?》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光华路众秀大厦3903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