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2.8.17-8.23)

2022.08.23

【 1 】国常会: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 2 】两部委: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

【 3 】三部委:将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 4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联通金融机构贷款和央行再贷款“两本账”

【 5 】央行: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 6 】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听取两会代表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意见建议

【 7 】银保监会: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

【 8 】范一飞:加强标准化工作,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 9 】尚福林:金融行业要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10】杨涛:中小银行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来带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11】多家银行圈定下半年工作重点:聚焦稳增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12】Gartner:元宇宙和Web 3.0等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国常会: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确定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的措施,帮扶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政策,促进大宗消费。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针对性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为扩大消费、培育新增长点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决定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坚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整车企业优胜劣汰和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提升竞争力。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范围。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两部委: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

工信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提出从2022年到2025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公共服务平台,打造4000至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

通知明确,将制造业关键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的重点方向,重点向医药和化学制造、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等行业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培育一批扎根细分行业、熟悉中小企业需求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咨询、诊断评估、设备改造、软件应用等数字化服务。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三部委:将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8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基本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初步建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到2025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全面提高,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数据支持。

《方案》明确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等四项重点任务,提出夯实统计基础、建立排放因子库、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方法学研究、完善支持政策等五项保障措施,并对组织协调、数据管理及成果应用提出工作要求。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联通金融机构贷款和央行再贷款“两本账”

中国人民银行8月19日发文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建立了“金融机构独立放贷、台账管理,人民银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的机制,联通了金融机构贷款和央行再贷款“两本账”,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向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的效果。具体看,一是央行按照“先贷后借”模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而非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支持的领域或行业范围。三是建立事后核查和纠错机制。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央行: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要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进一步做好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工作。要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要依法合规加大对平台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带动贷款投放。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信贷平稳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听取两会代表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意见建议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听取两会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座谈会。会议紧密结合中小银行机构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题,认真听取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意见建议,研究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座谈会上,各位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和调研实际,深入剖析了中小银行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探索多层次资本补充机制,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加强中小银行自身机制能力建设,强化公司治理及决策机制;推动县级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扩大县域农信社创新自主权;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银保监会: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

银保监会网站8月19日发布今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74.2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70.2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万亿元。

数据显示,银行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2022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速22.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3万亿元。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范一飞:加强标准化工作,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8月17日在《中国金融》发文指出,近年来,随着金融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标准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增强。对此,要坚持统筹协调,推动标准体系向金融全域拓展:

一是辅助金融管理。加快研制金融业综合统计、风险监测预警、交易报告等标准,推动金融科技伦理、监管数据、消费者保护等标准建设,持续完善金融信息技术创新标准体系。

二是服务金融市场体系构建。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结算、征信链、信用评级等金融基础设施业务标准制定,研究构建资本市场数据标准体系,完善人身财产保险和科技保险标准。

三是支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供给,推动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趋同;建立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

四是引领金融数字生态建设。增强物联网技术、信息系统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账本、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等金融科技和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供给,强化金融网络安全标准防护,加快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标准建设,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

五是加强标准体系国际适用性。持续开展重点领域金融标准比对分析,积极转化应用信息交换、数据编码、交易报告、证券金融工具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提升我国金融标准体系的国际协同性。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尚福林:金融行业要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8月20日,在“2022夏季峰会——金融助力稳增长与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发表致辞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映射到金融领域,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将会持续增加。受经济下行和行业景气度下降影响,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实施了贷款延期等政策,操作中可能难以判断企业经营是面临短期流动性挑战还是经营受到根本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真实风险水平可能无法充分暴露,一些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有可能得以存续,影响市场出清,进而削弱经济活力。

尚福林对下半年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能,更好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第二,稳定宏观杠杆率,保持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匹配。第三,防范信用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最后,尚福林指出,接下来应更加关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充满不确定性大环境下,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主体的特点和相关关系,及时研判并采取应对措施。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杨涛:中小银行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来带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农村金融研究》撰文表示,如何以数字化转型带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在行业占据主导作用,但是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普惠金融创新等方面来看,中小银行的意义更重大。因此中小银行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既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此,杨涛认为,中小银行应该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第一,优化战略布局。第二,创新组织架构。第三,夯实数据基础。第四,提升技术能力。第五,改善业务场景。第六,加强风险控制。第七,巩固发展生态。此外,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各方的引导、支持与规范:第一,需要合理的政策支持与差异化的监管措施;第二,需要突出开放生态与搭建合作平台;第三,营造更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第四,推动中小银行体制机制完善。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多家银行圈定下半年工作重点:聚焦稳增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在近期密集召开的银行年中工作会议中,“稳增长”成为高频词汇。下半年,各银行将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强调将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和各类风险可控。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及时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推进工作;也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确保自身资产质量稳定。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Gartner:元宇宙和Web 3.0等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近日,Gartner发布“2022 Gartner Hype Cycle”报告,提出了来自三个关键领域的25项重要新兴技术,并预测这些技术将在未来两到十年内对商业和整体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技术主要分为沉浸式体验、加速人工智能化和优化技术交付三类。其中,沉浸式体验类中涵盖了多项近来热议的技术,包括去中心化身份(允许独立实体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以及数字钱包来控制自己的身份)、数字人类(即人类的交互式人工智能表现)、内部人才市场(在没有招聘专员参与的情况下,将内部员工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和各种工作机会相匹配)、元宇宙、NFT、超级应用程序和Web 3.0。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