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4.7.10-7.16)

2024.07.16

本期速览

【 1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增速5%

【 2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

【 3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4 】艾瑞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研究报告》

【 5 】中国信通院胡坚波:工业互联网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五大模式

【 6 】国家信息中心于施洋: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四点内在逻辑、两大建设体系及三条实施路径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增速5%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3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增长4.6%。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

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上半年,广义货币(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0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440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45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46万亿元,同比少增3.1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

☛ 点击阅读《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 点击阅读《202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 点击阅读《2024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7月11日,在2024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报告指出,我国互联网行业具备三点特征:一是基础资源与技术日益完备;二是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发展新阶段,数实深度融合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三是互联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安全成为数字发展战略保障。展望未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六大发展趋势: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发展;二是数字技术创新将逐步推动互联网向智能化迈进;三是算法、算力与数据的核心作用将更加凸显;四是中国式网络治理框架加快构建;五是行业融合应用将赋能价值互联,加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六是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艾瑞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研究报告》

7月15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4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市场规模为45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7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0.4%。AI基础数据服务厂商主要提供三大产品服务,即标准数据集、定制数据集、配套产品工具服务。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图谱中,上游为原料数据、人力资源支持及IT基础设施的提供商;中游为数据标注等数据服务的供应商;下游为数据服务的需求方,包括大模型、智能驾驶等各行业各领域投入AI算法研发的厂商。展望未来,AI基础数据服务行业有四大发展机遇,即高涨的AI数据服务需求、高质量数据集需求、多模态数据集需求、数据服务软件平台建设需求。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信通院胡坚波:工业互联网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五大模式

近日,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发表主旨报告,指出了工业互联网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五大模式。一是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兴数字化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发生产业裂变及整合,培育新兴产业。三是打通工厂内外生产供应网络,叠加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预警和大范围调度优化。四是“模型+数据+AI”的全新范式已在材料、结构、工艺、药物、电子等领域得到应用,工业互联网创新正在从研发延伸到服务、管理等领域。五是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形成新路径。未来,工业互联网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赋能效应。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国家信息中心于施洋: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四点内在逻辑、两大建设体系及三条实施路径

7月12日,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发表文章《高质量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为数字中国建设擘画新蓝图》。文中指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有四点内在逻辑,一是顺应生产力变革的客观要求,二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三是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战略举措,四是提升国家战略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有两个建设方向,一是稳步推进“1+N”制度体系,即以产权制度、流通制度、分配制度和治理制度为核心的有机体系;二是不断完善行业配套政策,不断打通制约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卡点堵点。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落地实施有三条路径,一是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全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二是通过《“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政策落地实施持续推进;三是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权登记、数据资产化等方面,各地积极探索推动制度落地。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光华路众秀大厦3903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