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4.1.10-1.16)

2024.01.16

本期速览

【 1 】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 2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

【 3 】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 4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推动产业创新、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和提升企业实力的“543”

【 5 】上海: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作用,鼓励企业投身科技创新

【 6 】中国信通院: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

【 7 】中国信通院:发布《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3年)》

【 8 】中银金科王悦:产业链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定义,及其融资的价值和着力点

【 9 】天津财经大学薛小飞:民营银行数字供应链金融实现平台化发展,“数据+平台+赋能”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不断构筑

【10】中银协李健、王丽娟:银行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问题及六个切入点


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及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指出,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4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3%,同比高0.5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2.4%,同比低3个百分点。

☛ 点击阅读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 点击阅读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 点击阅读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

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一是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组织管理机制建设,重点健全组织架构,做实专门机构,优化管理制度,细化风险评审,强化数字赋能。二是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丰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适配性,助力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重点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监控,强化业务合规性审查。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我国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以及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应用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有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在此基础上,《意见》制定了十二项重点任务:一是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二是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三是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四是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五是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重点鼓励在金融、交通、医疗、能源、工业、电信等数据富集行业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数据资产开发利用模式;六是健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七是畅通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八是规范数据资产销毁处置;九是强化数据资产过程监测;十是加强数据资产应急管理;十一是完善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和报告;十二是严防数据资产价值应用风险。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推动产业创新、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和提升企业实力的“543”

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的专访。金壮龙指出,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是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五是更好发挥各类园区作用,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重点部署四大任务: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四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做好三点:一是发展壮大产业链骨干企业,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作用,鼓励企业投身科技创新

1月12日,上海市举行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会议指出,上海市要在稳住工业大盘中坚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动上海市新型工业化取得更大进展,更好助力“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加强科创和产业结合,抢抓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机遇,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作用,推动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要强化市区协同联动,更好形成市区两级合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高效工作机制。三是要加强企业服务,完善提升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四是鼓励企业投身科技创新,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在平台搭建、财税扶持、产学研对接等方面加大全链条支持力度,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更大力度抓重大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信通院: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白皮书指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四大特征。一是主要国家优化政策布局,数字经济政策导向更加明晰、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各国激活新应用、拓展新业态、创造新模式的物质基础。二是数字经济加速构筑经济复苏关键支撑。2022年,测算的51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41.4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7.4%,占GDP比重的46.1%。产业数字化持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5.3%。三是全球数字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深化。2022年,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世界第一,达17.2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为7.5万亿美元。从占比看,英国、德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65%。四是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工业、医疗等代表领域数字技术应用程度加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发展新蓝海。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信通院:发布《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3年)》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指出,区块链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区块链形成多元认知视角,引领经济、产业和技术变革。尤其是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系统,金融机构已经具备提供更高效、安全和创新的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分布自治、跨链成网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形态逐渐稳固。区块链模块化、跨链桥、链下计算、中间件等扩展及接入技术不断完善,代表着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形态由初期的块链式单体网络架构演变为当前的分布自治、跨链成网的融合化体系,具备支持跨行业、跨领域开展大规模可信协作网络建设的服务能力。三是区块链基础设施驱动灵活、共建、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银金科王悦:产业链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定义,及其融资的价值和着力点

近日,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王悦发表文章《浅析产业链数据和企业数据在解决企业融资的作用》。文中指出,产业链数据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包括供应链数据、市场需求数据、产品生命周期数据、行业趋势数据等。产业链数据在融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全面的企业画像,二是改进风险评估模型,三是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要更好地发挥产业链数据在融资方面的价值,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建立数据驱动的风控体系和业务模式,三是强化数据伦理和法规的遵守和监督。企业数据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数据、市场数据、客户数据、供应链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企业数据在融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深度的企业洞察,二是利用企业数据改进风险评估模型,三是利用企业数据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要更好地发挥企业数据在融资方面的价值,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数据获取和处理,二是培养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做好数据分析和解读,三是做好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天津财经大学薛小飞:民营银行数字供应链金融实现平台化发展,“数据+平台+赋能”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不断构筑

1月12日,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管理研究院薛小飞在《银行家杂志》发表文章《民营银行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分析》。文中指出,从民营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超过80%的民营银行均提及将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并提出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总体来看,民营银行的数字供应链金融特色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数字技术体系搭建日趋完善,“强优势、补短板”工程不断推进;二是紧紧围绕产业交易场景,以通用型数字技术为基础,“四流合一”的“N+1+N”数字供应链金融通用模式渐次成型;三是数字驱动业务发展突飞猛进。民营银行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场景更聚焦(主要是新兴产业、本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场景),数字化贯穿产业运营全链条,赋能产业链纵深发展;二是平台化发展,构筑“数据+平台+赋能”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主要有产业通用型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模式、科技通用型数字金融及风控平台建设模式和基于开放银行机制的联合建设模式;三是多元化赋能,打造服务综合化、产品矩阵化的运营体系。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银协李健、王丽娟:银行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问题及六个切入点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副主任王丽娟在《中国银行业》杂志上发表文章《银行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文中指出,银行业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时面临三点问题:一是风险收益不匹配,二是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授信分化,三是自身科技金融服务和创新能力不足。银行业要更好地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搭建专属机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二是推动产品创新,完善科创产品体系,重点搭建供应链平台,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将应收账款纳入供应链平台,为链上专精特新企业解决订单资金占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坚守长期主义,陪伴企业成长;四是强化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五是打造“生态圈”,实现共生共荣;六是争取外部助力,增强服务动力。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光华路众秀大厦3903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