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要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农产品批发市场(下文简称“农批市场”)至关重要。除了服务市民之外,农批市场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更是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枢纽与渠道作用。目前全国约有4000多家农批市场,交易额达到5.4万亿元、占比超过全国GDP的5%。当如此庞大的市场遇到数字化转型浪潮,将会有着怎样的机遇、挑战与想象空间呢?
1、农批市场的喜与忧
农批市场是以粮油、肉类、禽蛋、水产、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承担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职能的交易场所。自1984年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农批市场建立以来,我国农批市场历经四十年发展已遍布全国各省市县,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与重要枢纽,发挥着联接农产品产地与城市的重要供应链节点功能。
我国某农产品批发市场
我国传统农批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被不断放大。从管理和经营模式滞后,对手交易方式信息透明度低、管理难度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到基础设施老旧、信息化水平低,产品追溯难、质量安全难保障;再到供应链复杂、物流环节过多……农户产品滞销、批发商利益受损、消费者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批市场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外部环境上,近年来,阿里、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蔬果派送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农产品流通”的商业模式经受住了市场检验。而我国传统的农批市场一般采取批发、零售兼营的经营模式,这些电商平台给农批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农批市场迫切需要解决数字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痛点,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
2、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
面对内外交织的发展困境,加上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以及城市规划要求传统农批市场改变其城区占地、重型货车占道等状况的现实需求,农批市场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选择。
2015年8月,商务部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起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明确了农批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022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这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了农批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方向。
在顶层设计指引下,一批农批市场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做法与成功模式正在探索成型,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搭建农批市场大数据平台,并在大数据平台上对农批市场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沉淀、清洗、分析,经加工处理后的数据用于价格分析、精准营销、食品溯源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最终帮助农批市场各参与主体高效整合资源,引导相关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在交易环节普及电子结算方式,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发布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全国农批市场电子结算交易额每年保持近两位数增长,目前电子结算已成为农批市场的主要结算方式。三是主动与互联网电商开展合作,通过发挥农批市场与互联网电商各自在线下线上的比较优势,合作形成更高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以及更大的客户覆盖面。
案例一:寿光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2021年9月,联接山东寿光与北京的京地达智慧生鲜配送中心正式落地。中心结合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链的场景特点,定制化研发了集采销、分拣、仓储、加工、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平台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年产3亿个标准盒装产品、存储容量超1000吨的服务能力,有效降低了产地和流通环节的损耗,减少流通层级、提高效率,还通过垂直整合生鲜农产品的上游资源形成渠道分销能力,提高了服务客户能力。
案例二:沈阳农批市场数字化管理模式
在辽宁沈阳盛发菜果批发市场,买卖双方进场交易使用带有身份证明信息的储值卡,并在实现电子结算功能的基础上,陆续推进电子化交易扫描二维码、纸质、电子等多种形式的产地准出方式。市场内实现产地农产品品种、上市量、生产者基本信息、产地、联系人、检测及质量等级等信息全程可查;同时,全面建设覆盖蔬菜进场、检测、交易、结算等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建立批发主体备案入场登记、检测登记、交易登记,通过源头控制、信息追溯,真正实现以食品安全为中心,从田间到餐桌的信息无缝链接。
案例三:武汉白沙洲市场与电商合作模式
武汉白沙洲市场引进合作电商平台后,市场商户入驻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则为武汉白沙洲市场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将果蔬、粮油、水产等各类农产品信息在平台上公开,农产品价格不再由商家或者农户坐地起价,而是按照市场规则来制定,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市场价格虚高的积弊。同时,电商还利用大数据报表指导市场管理与布局,改善武汉白沙洲市场落后的管理模式。在电商平台协助下,武汉白沙洲市场还能对农产品实行安全监测、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为采购商推送物流服务等,实现了市场良性管理。
3、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农批市场转型发展
推进农批市场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批市场、政府、科技公司、商户、农户等各方积极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金融的巨大服务作用。当前,我国一般是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性担保的方式对农业发展及涉农市场主体进行扶持,如直接来自于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农业贷款贴息,以及以安徽农担公司为肇始而建立起的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等。金融支持的政策性特征明显,而且往往带有普惠服务特点,但在金融工具的多样性、服务的灵活度、市场化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
幸运的是,经历过前些年的数字化转型积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批市场相关业务场景,有效链接了农业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参与主体,形成了新的以农批市场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并在此过程中沉淀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大量真实数据。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农批市场不同业务场景下真实数据的采集、分析、交叉验证,挖掘数据背后的交易信用,并设计出符合真实交易逻辑的风控模型,形成“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的风控模式,从而让金融服务更好匹配农批市场参与主体的融资需求,系统性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此过程中,金融科技公司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一批优秀的金融科技公司依托其联接金融与科技的天然属性,同时在产业端不断积累,具备了链接产业-金融-科技的复合优势。尤其是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够从具体的业务场景切入,帮助金融机构提升产业端金融服务能力。最终,形成一个聚合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农批市场、上游农户、科技公司等多类主体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以开放合作、价值共生,促进农批市场转型发展。
总 结
作为一家懂金融、懂产业链的科技公司,聚均科技依托解决方案定制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场景数字化搭建能力等核心能力,服务金融机构对公业务数字化高质量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聚均科技愿与生态各方共同探索,推动农批市场数字化转型、实现其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飞、付中麒:《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
【2】冯其予:《覆盖城乡农产品市场网络基本形成》
【3】鲁其辉、徐婷婷、李爽、肖迪:《政府主导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中补贴与担保机制研究》
【4】张磊、张晓林:《大数据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5】中国网:《首农北菜启动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 数字化服务助力数智农批建设》
【6】冉隆楠:《数字化促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