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3.7.12-7.18)

2023.07.18

本期速览

【 1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2 】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金融相关统计数据

【 3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2023年上半年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4 】国务院国资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

【 5 】深圳:发布《深圳市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 6 】中国互金协、毕马威:联合发布《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

【 7 】IDC:发布《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2:竞争深化 韧性成长》

【 8 】IDC:发布《AI大模型在工业应用展望,2023》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办法》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主要采取四项发展措施:一是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二是支持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协作;三是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框架、芯片及配套软件平台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平等互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国际规则制定;四是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建设。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金融相关统计数据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2023年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2023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8.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6%,同比高1.2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99万亿元。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2.4%,同比高7.8个百分点。

☛ 点击阅读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 点击阅读2023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 点击阅读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2023年上半年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他指出,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2023年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9.0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935万户,接近6000万户,同比增长13.3%。从利率看,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国务院国资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

7月13日至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议重点强调了五个方面的事项:一是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二是全力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作贡献;三是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深圳:发布《深圳市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方案》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深圳市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利用智能合约等功能,实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等技术对预付式经营治理的支持与融合,建设深圳市预付式经营监管长效机制,实现预付式经营秩序的源头治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七项重点任务:一是稳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场景应用;二是加大对数字人民币在其他经营领域适用场景的试点探索;三是加快构建相关领域开放应用生态,重点鼓励试点运营机构加大预付式经营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投放,探索构建“贷款+理财+保险”等多层次金融保障体系;四是做好数字人民币后台支撑工作;五是探索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建立“预付式经营者融资支持”专门模块;六是持续开展宣传推广;七是加强监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互金协、毕马威:联合发布《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联合毕马威中国发布《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该报告基于全国250家金融科技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创始人或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而形成,指出了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特点、未来趋势和政策建议。报告显示,当前金融科技呈现出十大发展特征:一是金融科技行业信心指数为近三年最高,达到82.8;二是金融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攻坚期,银行业持续走在前列;三是超五成企业已经或计划“走出去”;四是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过程中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的担忧有所下降;五是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传统金融机构占比逐年上升;六是企业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投入;七是科技赋能综合化特征明显;八是行业标准化意识有待持续增强;九是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提升算法等应用的公平普惠性是金融科技伦理的重点实践方向;十是“数据二十条”落地效果初显。

未来金融科技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一是金融科技企业更加重视增强技术竞争力,降本增效趋势较为明显;二是金融科技行业的核心痛点仍是如何在数据融合应用和安全保护间取得平衡;三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集群优势延续;四是发展监管科技和推进中国版“监管沙盒”是平衡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的关键举措;五是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持续位居前三蓝海业务领域,科创金融服务迎发展新机;六是中小金融机构多措并举破解金融科技发展“三缺”难题,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本地化是关键;七是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生态不断完善,IT基础设施和基础软件领域需重点发力;八是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可重点发力于ESG信息披露标准和业务决策流程优化;九是业界对待元宇宙态度更加理性务实,主要落地金融客服和营销两大业务场景;十是九成以上企业看好AIGC金融应用前景,有望深度融入金融机构日常运营。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IDC:发布《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2:竞争深化 韧性成长》

7月13日,IDC发布了《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2:竞争深化 韧性成长》。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达到1445.67亿元人民币,相较2021年增长了8.3%;预计2026年该指标将达到2212.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2022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648.8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了10.1%;预计2027年该指标将达到1429.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1%。2022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四大特征:一是多维度深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二是金融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业务赋能效果持续加强;三是银行对金融安全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及监管合规系统化建设需求加大;四是数据管理及应用市场更加规范,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增长显著。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IDC:发布《AI大模型在工业应用展望,2023》

7月14日,IDC发布了《AI大模型在工业应用展望,2023》。报告指出,大模型在工业的应用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增强场景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升模型适用性;二是利用自然语言对话和内容生成能力变更应用交互方式,生成文档、报表等。大模型在工业的应用,目前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和经营管理领域都形成一些场景,但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大模型未来有望在三个方面对工业进行提升:一是很多企业级应用将增加AI助手,提升工作效率;二是企业围绕AI构建知识库驱动持续运营;三是AI大模型泛化能力提升,AI技术服务商产品适应性更强。同时,大模型在工业应用也面临四项挑战:一是数据内容可靠无误对技术的挑战,二是成本高,三是与现有企业各方应用的对接和集成,四是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模型开发和积累依然不可避免。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