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互联网+”向纵深推进,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加速与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不同产业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对商业银行而言,对公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其主要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银行分化加剧、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如何抓住产业互联网机遇,依托资源禀赋,通过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形成核心竞争力?本文探讨了一些可行方向。
1、对公业务破局前夜
商业银行担负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但其对公业务的发展并不轻松。优质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而国内商业银行营销模式及手段同质化现象严重,“卖方市场”正在变为“买方市场”,导致优质资产和客户稀缺。同时,净息差两端承压,在低利率环境和减费让利政策指引下,银行利润空间受到压缩,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此外还有来自银行外部的竞争压力,近年来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凭借客户基础和技术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直接竞争或开展合作,提供支付、信贷、财富管理、保险、征信等金融服务,抢占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的客户资源。
普遍认为,通过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模式更新、流程再造、价值重塑,是商业银行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但这也面临着业务增长方面的挑战。相较于零售业务数字化,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金融服务模式革新较慢,难以满足近年来企业融资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例如,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涌现了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领域的主体。不同于传统产业,部分新动能产业领域龙头发展速度极快,从技术突破到完成上市周期较短,但同时其发展初期风险也会更高,如生物制药企业、芯片设计企业。商业银行能否敏锐地抓住新动能企业授信贷款需求窗口期,更早阶段介入、更多探索股债结合的方式提供支持,以抢占优势合作地位?这都是银行面临的考验。
2、产业互联网动力源
金融的本源是服务实体经济,谈到银行对公业务的金融服务创新,势必要谈到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分工和行业边界,重塑了原有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创造了众多全新的商业场景。只有看清产业互联网的特征,才能找到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力点。
产业互联网示意图

● 特征一:数字化
数字化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一方面,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新兴产业往往会通过产业关联、技术扩散等效应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使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升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批数字化的企业,例如以“独角兽”、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引领着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未来。这些企业正在成为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 特征二:生态化
产业链上的协调和互动不仅是上下游之间直接的协调和互动,还包括了沿着纵向延伸(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横向延伸(不同的产业链之间)以及外围延伸(如行业组织、政府管理部门等)的多向复杂的互动和协调过程,形成诸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中的各个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步从传统的资金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管理不断向外延伸,希望能够通过创新的金融服务,敏锐捕捉瞬息万变的外部信息,对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迅速作出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乃至产业链资源的高效配置。
● 特征三:定制化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企业对银行提供的金融及非金融一揽子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大企业数字化转型起步早、水平高,其系统往往已有标准化平台和接口,要求银行去适应和改变,以便同时获取银行对公、对私、信贷、渠道、支付结算、国际业务等多业务领域的服务。
面对新特征、新需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其一,深度参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积累、沉淀、分析、挖掘企业数据,甚至直接帮助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客户的拓展与产品服务的创新;其二,与内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构建互利共赢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管理,提高上下游在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方面的协同度;其三,将科技能力建设升级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针对不同产业链、不同客户的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站式金融服务”。
3、打造对公业务差异化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迎来了巨大变化,这成为银行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优势、赢得激烈市场竞争的突破口。
● 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
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在国家积极培育之下已成蓬勃发展态势。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例,目前我国共有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但与此同时,与传统企业相比,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多都是轻资产,缺乏抵质押物,难以融到资或融资额度低。
商业银行需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渠道及方式单一、银行信用担保匹配性不足、银行信贷风险共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经过深度研判分析,提供更加精准、可持续、高质量、综合性的服务。2022年以来多家银行搭起相关专项平台,如中国银行的“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民生银行的“民生易创”等,集成了专项信贷产品股权融资、可转债投资等众多金融产品。
● 服务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属于一种空间积聚的产业形态,突破了单一企业与产业的边界,有利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有效流动,创造链式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目前,全国各省都在打造产业集群,尤其是科技含金量较高的制造业。工信部此前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它们在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国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
对此,商业银行在对公业务的服务场景设计上应转变思路,从聚焦单个企业转向以产业和行业的视角,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大对产业集群中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客户信贷融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方案,积极为企业打造定制化、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精准高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构建产业生态圈
首先,商业银行要以生态的思路做好客群定位,找准产业生态中的价值制高点,聚焦产业中具有“以点带面”辐射效应的优质赛道和客群。例如,汽车产业中,新能源车企客群正在快速崛起,同时带动上游如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半导体、智能座舱等新兴赛道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向下游创新B2C销售新模式,该客群就是银行未来汽车产业生态经营中需要抓住的关键锚点。其次,商业银行要根据产业链上生态各方的特点,搭建不同的场景,通过提供“技术+金融”的服务,将全产品线与生态各方相结合,让资金流在银行或产业链生态中流转,实现客户资金交易的闭环运行。
生态化建设不仅能为商业银行更便捷、更多源地提供海量数据,还能帮助银行触达更多客户,以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客户,提供更稳健的风险管理。沿着生态场景内各方的交易流、资金流关系,银行还可以在场景内由点及面联动获客。随着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推进,生态化经营或将成为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
总 结
聚均科技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场景化、资产数字化、风控智能化和经营服务生态化,形成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参考文献:
【1】邵平:《加速商业银行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2】郭宏杰:《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探索》
【3】孙岩:《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4】何大勇:《2022,大中型银行对公业务怎么干?》
【5】刘晓春:《银行如何推进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
【6】刘光仿:《农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势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