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3.3.15-3.22)

2023.03.28

本期速览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 2 】北京:印发《关于推动北京互联网3.0产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

【 3 】北京: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4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

【 5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金融支持“数实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 6 】社科院吴海军、宏观院郭琎:激发数据要素六大独特技术经济优势特征,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提出,要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3月20日,《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公开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内容。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北京:印发《关于推动北京互联网3.0产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

3月17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推动北京互联网3.0产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要推动北京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3.0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聚焦互联网3.0基础设施层与交互终端层,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高性能计算芯片、通信网络、XR终端和内容制作等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互联网3.0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二是推动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重点聚焦互联网3.0平台工具层,围绕异构软硬件计算、内容制作、数字资产流通、光学器件加工等互联网3.0发展共性需求;三是推动“互联网3.0+”应用场景建设,重点围绕城市、工业、产业、消费等领域,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带动国产技术的应用验证与优化迭代;四是推动互联网3.0创新生态建设,通过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设立互联网3.0投资基金、培育内容生态、推动产业集聚、举办前沿大赛等方式逐步培育创新生态;五是加强互联网3.0风险监管。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北京: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3月18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发表讲话。靳伟指出,下一步北京将从五个方面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普惠金融的信贷供给,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民营、科创、中小微企业;二是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巩固扩大金融科技发展优势,加强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四是大力培育数字金融产业主体,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养老金融,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消费升级、城市更新、城市治理;五是支持北交所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交易机制,扩大交易规模,丰富交易品种,探索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全面梳理和总结了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践经验及成果,展现了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亮点和创新点。一是推动服务制度建设,奋力提升服务质效。二是推动渠道转型优化,着力提升客户体验。三是推动服务流程创新,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四是支持实体改善民生,持续优化产品服务:截至2022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达到59.7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60万亿元,同比增速23.60%;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0%;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五是牢牢把握金融人民性,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六是深化金融服务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金融支持“数实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3月17日,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分享了对数实融合及相应的金融支持重点的认识与思考。杨涛指出,金融可以从四个方面支持数实融合:一是在宏观层面通过金融活动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在中观层面推动产业链金融创新,在微观层面为市场主体匹配更加精准、功能多元化、生态共赢的金融资源;二是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为数字产业化提供中长期资本,创新金融数字化产品服务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有效支持,创新金融投融资模式支持数字“新基建”发展;三是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就业、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合规健康融入平台经济模式等方面的作用;四是重点推动产业金融创新迭代、加快金融“走出去”助力企业国际化。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社科院吴海军、宏观院郭琎:激发数据要素六大独特技术经济优势特征,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吴海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郭琎在《宏观经济管理》发表文章《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文中指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数据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工业大数据市场加速增长。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替代性、渗透性、易复制性、准公共物品性、规模经济性、要素互补性等六大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特征,能够融入传统产业,赋能制造业技术创新、生产变革和市场拓展,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仍面临数据确权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互通存在制约、数据监管治理组织亟待完善等挑战。对此,应从五个方面激发数据要素的内在潜力:一是构建数据产权法律制度,二是增进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四是加强数据交易新技术研发应用,五是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治理。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光华路众秀大厦3903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