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3.3.8-3.14)

2023.03.14

本期速览

【 1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 2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 3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三管齐下,持续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 4 】普华永道:发布《产融2025:共生共赢,从容应变》

【 5 】德勤管理咨询:发布《2023技术趋势》

【 6 】阿里研究院:发布《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 7 】易观分析:发布《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2023》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

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对边境或外贸结售汇业务量大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派出机构方式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职能。

组建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3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保持普惠贷款增量扩面,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力争年末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1000亿元,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外贸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等;二是推动无缝续贷应续尽续,提振信心稳预期,力争2023年累计投放无缝续贷突破12000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100亿元以上;三是构建“纾困融资”长效机制,全力支持稳就业;四是推进专业专营,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五是创新产品评估,建设知识产权融资示范区;六是完善机制产品,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七是服务总部经济,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力争2023年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突破4500亿元;八是充分发挥保障化险功能,提升市场主体幸福感;九是精准减费让利降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十是大力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十一是建设政银保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市场主体满意感;十二是改进破产重整金融服务,提升市场主体安全感;十三是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提升金融机构责任感。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三管齐下,持续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3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大湾区科技人才峰会”并致辞。陈茂波指出,香港将从三方面持续驱动金融科技发展。一是在金融科技基建方面,特区政府正在构建“授权数据交换闸”,在授权的前提下能够将政府数据库与CDI(商业数据通)连接起来,金融机构届时便可共享政府部门持有的数据,以更好地促进信用评估,有助中小企业更方便获得贷款。此外,特区政府会扩展“转数快”应用(FPS快速支付系统,即电子支付),支持跨境数字人民币试行。二是在Web3.0发展方面,特区政府采取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为相关行业创造有利环境;积极推动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发牌框架(资质系统)于2023年6月生效;加快研究“稳定币”监管等框架。三是在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方面,特区政府和监管机构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政府财政预算案中也宣布推出针对大专学生的金融科技实习计划。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普华永道:发布《产融2025:共生共赢,从容应变》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了《产融2025:共生共赢,从容应变》报告。报告指出,产业金融领域已由最初的单向金融服务逐步演变为“产业是根本,金融是手段,共赢是结果”的互动模式,呈现出产业与金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赢的新局面,预计未来5年产业金融将形成全新的战略格局,迎来该领域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金融未来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科技化,即随着产融科技的持续演进,科技化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渗透明显,加速产融升级,驱动产业金融形成新格局,助力产业金融在客户挖掘、产品服务、合作伙伴及渠道模式方面转型;二是资本化,即资本帮助产业金融企业形成了与合作伙伴间的关系纽带,在共赢的目标下实现整体共同发展和价值增值;三是垂直化,即金融服务机构立足于垂直领域,精准识别细分市场客户,依托产业链满足上下游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最大程度发挥地缘优势覆盖周边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四是生态化,即产业及金融集团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帮助产业链生态共同提升硬实力,进行整体生态化转型,并反哺金融业务。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德勤管理咨询:发布《2023技术趋势》

近日,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发布《2023技术趋势》报告。报告提出2023年技术发展的六大趋势:一是穿越屏幕,打造沉浸式的企业互联网,围绕“无限现实”的独特功能,构建出利润丰厚的商业模式;二是敞开心扉,学会信任AI同事;三是云上有云,企业正通过通用抽象层和自动化(称为超云或元云)来实现云管理简单化和可见性,以驾驭多云环境的纷繁芜杂;四是弹性至上,不断创新数字化人才模式;五是由区块链赋能的“无信任生态圈”正逐渐发展成为Web3.0的一部分,这也是数字资产创造和货币化的关键;六是企业通过中间件将核心系统与新一代计算技术(如基于图形处理单元的超级计算机)以及创新的用户界面连接起来,核心系统正在逐步融入新架构。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阿里研究院:发布《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3月13日,阿里研究院发布了《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报告指出,数实融合的本质是数字化向非数字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数实融合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要素特征,即以数字技术、互联网、5G、云计算、数据资源、数字人才为数字化要素;二是路径特征,即以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为变革路径;三是任务特征,即以产业数字化为主要任务;四是阶段特征,即以IT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阶段标志。数实融合已经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信息技术向工厂、办公室、家庭渗透,第二次浪潮是Web、APP、云计算向消费、商业、支付、物流广泛渗透。第三次浪潮正扑面而来,万物智能向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大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要把握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就要注意三点:一是需要对颠覆式技术创新更加敏感并及时跟进,二是促进智能技术在长产业链的大行业中与产业技术形成互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易观分析:发布《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2023》

近日,易观分析发布《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2023》。《报告》从客户经营、科技赋能、组织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十大发展趋势。在客户经营方面,金融普惠趋向精准持续,业务模式探索与技术补偿作用将明显放大;消费信贷进入快速扩张期,业务获得性与合规性要求将同步提高;客户体验趋向深层需求满足,打造全域智能未来可期、但仍将面临长期挑战。在科技赋能方面,数据资产化进程加速,数据应用能力将成为企业架构设计的关键考量;数字原生产品对系统敏捷性要求提高,云原生+Serverless将加快落地应用;智能决策加速覆盖全栈场景,机器学习工程化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全流程数字化风控重要性提升,区块链技术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在组织发展方面,ESG将成转型评估新标准,需加快探索其对于业务赋能的长期价值;敏捷型组织面临现实变化,塑造鲜明转型文化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人才建设面临虚实双重挑战,人才融合度将决定转型创新能力上限。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