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数字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2024.5.29-6.4)

2024.06.04

本期速览

【 1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 2 】生态环境部: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 3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4 】上海: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

【 5 】中国信通院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大特点

【 6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AI大模型工业应用的七大模式及四点建议

【 7 】北京大学侯宏:生成式AI产业生态的三大认知维度及三点建议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近日,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围绕四个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一是创新信息化标准工作机制。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包括加快推进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信息技术标准研制;加强千兆光网、5G演进技术标准和应用研究,推进6G技术和标准同步研制;健全工业互联网标准,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业模型与组件等标准建设;完善数据采集、存储、访问、使用、销毁等数据技术标准,推动公共数据开放相关标准研究;健全数字化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标准,加强产业链协同标准研究,支撑重点产业“强链、稳链、延链”。三是推进信息化标准国际化。四是提升信息化标准基础能力。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生态环境部: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开展三方面工作,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一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支持地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二是稳步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建设运行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三是初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截至今年3月底,共指导330个项目入库,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额约2100亿元,发放贷款约640亿元;在23个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2023年底,授信总额4553.84亿元。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文中指出,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数据中心、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上海: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

5月31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指出,到2027年,上海市应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规模累计达2000亿元、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并具体部署了六项行动。一是重点领域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在集成电路、能源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创新产品应用,并围绕智能制造全场景建设,推动企业基于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物流装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二是技术改造设备焕新行动,积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新贷”“技改贷”“设备担”等专属产品。三是数字经济赋智赋能行动,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空间计算、图形图像引擎等领域,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研发应用,并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四是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五是创新产品扩大应用行动,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人工智能、5G-A、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滚动发布应用场景创新任务。六是质量和标准提升行动。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信通院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大特点

5月3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接受新华网专访,解读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大特点。一是工业互联网已经涵盖全部工业大类、覆盖数字化进程全局,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目前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00家,连接设备近1亿台。二是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矿山、建筑、港口等多个行业形成典型应用场景。三是展望未来,数字化对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生物、能源等技术结合,既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可以培养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AI大模型工业应用的七大模式及四点建议

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创新中心发布《AI大模型工业应用模式及其实现》,认为大模型已呈现出以基础大模型为技术底座、工业应用为切入点的发展趋势,并在工业领域有七大潜在应用模式。一是原理化研发大模型,它可以对产品的结构数据进行分析,从微观层面探究产品的构型和机理,并通过模型的涌现能力生成具有新结构、新特性的产品。二是前瞻化设计大模型,它可以生成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辅助技术人员快速将设计构思和意图转化为具体实施方案。三是高效化仿真大模型,它可以利用自身的生成能力提供符合设计需求的虚拟化仿真测试场景或环境,解决工业产品设计中测试数据量少、测试环境单一等问题,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四是精细化检测,通过大模型的零样本学习能力,并结合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缺陷、人员违规操作、零部件装配误差等多种工业场景的快速高效视觉检测。五是智能化调控,大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多样化的历史数据,更好地理解诸如生产需求、资源可用性、任务优先级等工业调度任务中的复杂关系,从而优化各节点的任务分配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六是科学化运维大模型,它可以通过自身强大的推理能力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分析、预测,从而提升智能化运维水平,完善生产管理机制。七是定制化售后大模型,它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定制化售后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忠诚度,拓展业务范围。当前,我国大模型与工业的融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以下四点建议可促进工业大模型发展,即推进面向工业场景的大模型技术攻关、构建规模化的大模型工业数据资源池、完善大模型工业领域性能评测机制、推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典型应用的试点示范。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北京大学侯宏:生成式AI产业生态的三大认知维度及三点建议

6月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助理教授侯宏在《清华管理评论》发表文章《生成式AI产业发展的前途与挑战》。文中指出,生成式AI将推动大数据时代向大智能时代跃迁,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生成式AI产业生态:一是从供给侧视角来看,生成式AI的技术生态呈现出基础设施、开源或闭源大模型、中间层、应用层的典型IT垂直分工架构;二是从需求侧视角来看,大模型应用生态在To C领域和To B领域具有显著差异,To B应用的价值创造高度依赖其他互补性资源;三是从区域生态来看, 生成式AI的产业竞争主要在中美之间开展,其差距集中体现在应用生态,即中国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支付能力与意愿较低,大模型应用部署存在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打通移动互联网生态与生成式AI产业生态;二是推动智能产业群协同发展,支持数字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向智能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升级,并降低各行业使用生成式AI的成本;三是坚定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 点击阅读相关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上海总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8号建工大唐国际A座25、20楼

  • 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亿利生态广场1号楼806室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关闭